[济宁日报]在快乐中赏读 在赏读中获益——杨志寅《行为决定健康》系列丛书写作特色初探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1-12浏览次数:37

“开卷有益”一直是读书人的最低渴求,亦是对“写书人”的基本行为规范。写书,就要写那些易懂、易学、易记、有益的东西,让读者于快乐的阅读中获得有益的知识。然而,近年来由于受之于各种利益的驱使,有的人写出的东西要么污七八糟,要么艰涩难懂,而中华行为医学学会主任委员,澳门皇家赌场教授杨志寅的《行为决定健康》(共十二册)系列丛书则作了有益的探索。该丛书一经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即成了广大读者认可的难得佳作。被众多书评家认为 “有用、有益”“易懂、易记、易用”。而世博会选中他与钟南山院士作两次“对话”并步进上海“名人堂”,其签名售书的火爆也远远超过港台歌星们的火爆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吧?

    其实,纵观杨志寅教授二十多年来所写两千多万字的各类论文,专著,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语言的质朴,举例的恰当,说理的透彻,且不乏恰到好处的幽默,恢谐。这套刚出版的《行为决定健康》系列丛书尤为突出。有位评论家说过:把深奥的知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懂,让人用,让人受益,那是大才。通翻《图说行为决定健康》《历代名人健康与养生》《中外名人的行为健康》(均系《行为决定健康》丛书系列)几乎都体现了上述特点,正如钟南山院士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强调的那样:把科学知识准确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非易事,它要将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用最平常的词汇表达出来,还应该贴近生活,轻松,幽默,同时又不乏科学的严谨性。这些,杨志寅都做到了,且仅看看他的文章题目,就可见一斑。

    “笑一笑,十年少———谈情绪的渲泄”

    “吃米带点糠,老少都安康”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五谷加大枣,胜似灵芝草”

    “笑疗与话疗”

    ……

    这些题目直观,形象,幽默,恢谐,有形,有神;而像这样的语句行文中更是比比皆是:

    “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气死!(见《怒可致人废命》)“发现肿瘤不治是等死,而不规范的治疗则是找死!”“因此采取以守为攻,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带病生存,选准时机,适度攻击”(见《从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到规范治疗》……

    这些句子幽默,风趣,形象,活泼,容易让人自然生发联想,当然这样的文章就会受到读者的喜欢。

    钟南山院士在评及科普论文时是这样倡导的:

    一部好的医学科普图书应该是:科学知识贯穿始终,理论知识深入浅出,让专业人士认同,让普通读者接受。

    杨志寅的这套《行为决定健康》系列正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其用四个“一”推导出一个“一”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写作形式更值得称道。所谓四个“一”即是:一个小故事,一段歌词,一个插图,一句名言,而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推出“一”个健康理念的生动活泼的写作方式。

    比如在《珍爱生命,淡泊名利》一文中,作者先以亚历山大的故事作导入:亚历山大病危时,众“良医”皆没了招数,值最痛苦之际,亚历山大知来日无多,遂写下让人意想不到的遗嘱:抬棺材者要让他的所有御医来抬,到墓地的道路要用他所有的金银财宝来铺,而他的双手一定要露在棺材外边!无需解析就能让人理解一代枭雄警示后人的用意———人一旦进入病入膏肓状态,再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再多的钱财也无济于事!

    接下来作者用了一句“格言”:钱财乃身外之物,一句警语:生命犹可贵,千金亦难买,一幅圣母玛丽亚升天图即为读者推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人不要太迷信医生,不要贪恋钱财,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只要没了健康,人的一切都将归零!

    “没有目标的生活,恰如没有罗盘的航行”,这是哲人康德的名言。但是,对于一般人认为是传统的说教,其说服力是苍白的,然而,经了“作家莫小米讲的故事”,再加谚语,名言就成了真实的生活信条。

    莫小米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身患胰头癌的病人,当其得知其得下不治之症时,当即就想结束生命,可当他看到妻子为了守护他,提前办理了退休,儿子为了他,刚大学毕业就守护在他身边,他的心热了:下决心好好活着。结果,医生原本“限定”只能活半年的他,一下子又活过了四年!这样的事例无须论证读者就可得出一个鲜明的结论:心理素质过硬,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

    秀才赶考的故事是广为传之的历史笑话,但经了作者的巧妙引用马上就会给人以深含启迪人生的哲理———同是在高墙上种菜,却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解答:一为高墙上种菜———白费劲;一为高墙上种菜,那是难得的高“中”!

    就是这些鲜活、通俗、轻松、恢谐的小故事,小寓言,加上公众熟悉的格言警句,作者就不显山不露水地向读者推出了他的养生新理论,亦即被钟南山院士认定为“世界健康第五基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类四大健康基石为: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的:“早诊早治”及一大保障:保障睡眠。

欣赏着精美的插图,品读着风趣的文字,感悟着作者提出的养生保健新理念,当应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的理论,这样的书籍能不受欢迎?写至此不由不叫人想起同是称之为“论文”而又毫无价值,只管“发表”而不考虑有没有读者的“学术论文”。稍有关注的都知道:国内仅有正式刊号的 “期刊”“论丛”“学报”就逾千种,每年正式发表论文逾百万篇。然而,真正运用于科研生产者有几?当然外行领导内行,掌权掌钱者看不懂这些“论文”,看懂者又没权没钱是其原因之一,而恐怕写作的“党八股”,按照所谓“格式”写出的“论文”枯燥无味,艰涩难懂,从而失去了广大读者则是主要原因。试想假如都像杨志寅教授的文章那样轻松,活泼,深入浅出,让人能懂,能用,岂不能真的让每年发表的百多万篇论文产生其真正的效益,给科研生产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济宁日报》 201117  B3  阅读专版)